原来正月里有这么多忌讳, 您都知道吗?

近些年,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,一些老理儿渐渐地又被人们说起。
尤其是在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期间,规矩讲究就更多了。
现在大家都要上班,一上班这年就算过完了。
过去,没过正月十五元宵节,这年就不算完。
所以,正月里的规矩多,忌讳也多。
这些规矩忌讳我们不一定都要严格执行,但是了解一下还是必要的。
忌

初一到十五的习俗
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,否则会扫走运气、破财。假使非要扫地不可,须从外头扫到里边。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,除夕前扫除干净,年初一不出扫帚,不倒垃圾。
正月初二,出嫁的女儿回娘家,要夫婿同行,所以俗称“迎婿日”。这一天,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,分给娘家的小孩,并且在娘家吃午饭,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。在过去,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。
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,与“赤口”同音,通常不会外出拜年,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。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,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,对这个规矩已经淡化许多。
正月初四是为羊日,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,常说的“三羊(阳)开泰”乃是吉祥的象征,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。有传说,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,因此也不宜远出。

正月初五俗称破五,要“迎财神、赶五穷”,“五穷”包括“智穷、学穷、文穷、命穷、交穷”。人们黎明即起,放鞭炮,打扫卫生。鞭炮从里往外放,边放边往门外走。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。这天,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,俗称“捏小人嘴”。
正月初六,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,而且要大放鞭炮。这一天,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,这叫送穷鬼。
正月初七是人日,即人的生日。根据《占书》记载,由初一开始,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“一鸡二狗、三猪四羊、五牛六马、七人八谷”,所以初七就是人日。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,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,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。
正月初八是谷日,传说是谷子的生日,也叫顺星节,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,天空星斗出得最全,如果这天天气晴朗,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,天阴则年歉。
正月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,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。向天公祝寿,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、平安健康。
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,这一天凡磨、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,甚至要祭祀石头。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。初九夜,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,初十早晨,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,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,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。
正月十一是“子婿日”,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。
过了正月十一,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,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,搭盖灯棚。童谣是这么唱的:“十一嚷喳喳,十二搭灯棚,十三人开灯,十四灯正明,十五行月半,十六人完灯。”
正月十五就是“元宵节”了,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,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

忌婚嫁
北京有句老话叫“正月不娶,腊月不订”。
就是说正月里不结婚,腊月不订婚!
因为我国古代有“抬头红”一说,正月是一年当中第一个月,男女在正月里结婚,月太岁压头,不利儿孙。
时至今日,北京地区甚至整个北方也极少有在正月举行婚礼的。

忌杀生
.二十六、买块肉,二十七、杀只鸡......这是腊月里的顺口溜儿。
为什么要在大年三十儿之前把鸡鸭鱼手都准备好?
一方面是为过年做准备,另一方面也因为进了正月就不许杀生了。
因为传闻说掌过畜生轮回道的“司祭神”,他的母亲是正月初八的生日,因此“司祭神”会在正月会关闭轮回道给母亲过寿。
如果正月里宰杀牲畜,那么它们的亡灵将无法进入六道轮回,会跟在你的身边,直到下个月的第三天(也就是二月初三)。
所以,杀鸡宰鸭之类的活动,一般要在除夕之前进行!

忌理发
“正月剃头死舅舅!”这个忌讳,小编打小听到大,因为有好几位舅舅,所以从没在正月理发。
倒不是觉得真的理发了会诅咒自己的舅舅,而是觉得既然有这么个老理儿,还是遵循为好,毕竟迟一个月理发也没什么要紧的,万一舅舅相信这个老理儿,就影响家族和睦了。
其实,关于这个禁忌,有好几种说法。
有一种说法认为,正月不理发的真正原因源于唐朝的“金钺消耳”之说。
唐朝人称理发为“消耳”,而唐朝时有一种武器名曰“金钺”的武器,是用来惩戒那些十恶不赦的犯人时,砍头用的。
在唐朝,正月又被称为“金月”,正月理发不就是“金月消耳”吗?与“金钺削耳”谐音,不吉利,所以正月里不能理发!
还一种说法认为“舅”与“旧”谐音,“旧”有指老年人的意思。
《尔雅·疏》中说:“舅者,旧也;姑者,故也。旧故,老人称也。”(又见《白虎通义》)
由此可知,“妨舅”即为“妨旧”,亦即妨害老年人的意思。
特别是在新春佳节期间,在舅舅家剃头更容易引起对“旧”的联想,所以忌之更甚。
另一种说法则与政治有关,说是“死舅”来源于清初的“思旧”。
据清朝《礼书》中记载:正月理发原意为“思旧”。在清代之前,男子从不理发,认为头发是父母所赐,应当保全终生。
清兵入关以后,朝廷要求剃掉前额的头发,在脑后扎一条辫子。
许多人把遵从传统习惯和怀念故国的情感合并在一起,千方百计抵制剃发。
这样,有人私下号召,每到正月里,大家都不剃头,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“思旧”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“思旧”的情绪渐渐淡化了,谐音附会为“死舅”,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。

忌浪费
正月忌浪费,指的是正月里不许扔粮食。
其实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浪费粮食,那么为什么强调正月忌扔粮呢?
熟悉《三国》的朋友应该知道,传说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一种祭品。
《事物纪原》中记载,诸葛亮南征班师时,正遇风起,不能渡河,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,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,便会风平浪静。
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,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,混上牛、羊等肉去替代,名为馒头。
从那以后,民间便流行用馒头、或者其他谷物做成面食,祭飨死者。
而古时传说正月里阳、阴二气同时上浮,此时阴者与阳间只隔着一层薄土。
如果你在正月里不小心把粮食掉在地上,千万不要捡,要赶快离开此地;如果故意扔掉粮食,那后果更不堪设想!
因为地下的朋友尝到一次甜头,会跟着你的,他们知道你还会仍,在你的身上有甜头吃,如果你不再仍了,他们会把你当作“馒头”。
提示: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,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!如图片、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,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