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全面二孩”来了,你生还是不生?对于很多临沂人来说,要不要“二孩”确实很纠结。不过从晚报发起的“‘全面二孩’生育意愿小调查”中来看,超过6成的网友表达了生育意愿,其中“一个孩子太寂寞”成为最主要原因。
问卷调查
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消息公布后,无论是70后、80后还是90后,大多在思考着一个问题,那就是“生与不生”。10月31日,沂蒙晚报官方微信做了“全面二孩”生育意愿小调查。截止到11月1日下午6点25分,共有593人参与了调查问卷,其中367人选择“生”,超过6成。
●想生的“一个孩子太寂寞”成主要原因
那么想生二孩的理由是什么呢?
在调查中,“一个孩子太寂寞”得到315票,占到28%。“有了男孩想再要一个女孩(或相反)”排到第二位,得到233票,占到总数的20%。
出人意料的是,传统观念中注重的“养儿防老,减轻独生子女养老负担”只得到了186票,占到总数的16%,排在了第三位。此外,“独生子女风险高(失独)”得到154票,“长辈压力”得到74票,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位。
●不想生的“经济压力过大”成普遍原因
在选择“不生”的调查对象中,80后成为主要群体,占到总数的38%;70后占到总数的28%;90后最少,占到总数的7%。至于“不生”的原因,70后“精力上照顾不过来”和“经济压力太大”比例相当,分别占到总数的26%和25%。而80后则有些不同,“经济压力过大”成为“不生”的主要原因,占到总数的33%,比“精力上照顾不过来”占比高出8个百分点,影响90后“不生”的主要因素也是经济压力。
◎专家观点
全面放开“二孩”可“治”独生子女弊端
“虽然说再生一个孩子,家长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,都要付出很多,但家庭成员的增加,对第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独生子女的弊端。”对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,临沂大学商学院教授徐丙臣十分赞同。
徐丙臣表示,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,“儿女双全”是最理想的状态,但随着社会进步和养老机制的进一步健全,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,人们在生育孩子的问题上变得越来越理性,不再只考虑“生”的问题,相反,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“养好”。在这种形势下,独生子女的弊端就愈发显现。
徐丙臣说,独生子女在行为、心理上都会有“独”的一面,这也给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造成了很多困扰,“从调查中就可以看出,很多家长正是意识到一个孩子太寂寞,想再生一个给孩子找个伴,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会分享和担当,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利。”
记者 金成远
相关链接
◎“全面二孩”八大焦点
●如何避免二孩“抢生”?
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施行之时,也就是“全面二孩”正式实施之日,在此之后,所有新出生的二孩都应当是符合政策的。
●二孩是审批还是登记?
全面二孩政策中,国家卫计委已明确:“取消二孩审批,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。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,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。”
●哪些情况还得缴纳抚养费?
不少基层计生干部表示,全面二孩放开后,符合政策二孩生育肯定无需征收社会抚养费。但只要是违反政策生育,比如违规生育二孩、三孩情况,仍将征收社会抚养费。此外,对于此前生育二孩被“罚款”的家庭,从现有政策来看返还社会抚养费的可能性不大。
●各地产房能否应对产妇数量激增?
“全面二孩放开后,医疗资源需求是最为迫切的。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,各地经过前期规划布局,总体产房产床数量应对出生人口增加问题不大,但关键是优质资源不足,大多集中在城市三甲医院,产房的配置和老百姓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,“可以预见全面二孩落地后,大城市优质妇产资源产房紧张局面将进一步加剧”。
●70后产妇如何生育二孩?
医学界普遍认为,年龄超过35岁的产妇属于高龄产妇,生育二孩之前,夫妻双方最好进行全身体检和生殖体检,确定各项指标正常后再准备怀孕。备孕一年以上却无法怀孕的,可到医院接受生育能力评估,再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辅助生殖技术。
●只生一孩还有奖励吗?
据国家卫计委介绍,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,提倡按政策生育。对自愿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,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相关奖励优待政策,但此前已享受独生子女奖励的父母,将继续按照原政策发放。
●生养成本
一般来说,孩子的生养成本主要由分娩、养育、教育三大块组成。对于生养二孩的家庭来说,家庭支出无疑是要增加的,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成本较大。不过,在农村地区,二孩带来的家庭新增支出没有城市那么明显。
●生育二孩产假能休多久?
生育二孩不属于晚育范畴,相应晚育奖励的产假将无法享受。加上二孩不属于独生子女,相应增加的产假也无法享受,一般二孩产假就只有国务院相关规定中明确的98天。至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及独生子女不再奖励对于二孩产假的影响,多地企事业单位普遍反映“还需等具体操作办法出台,在此之前都得按现有规定执行”。